您的位置:首页 >财经 > 新闻 > 正文

破解基层负担难题:减负平台给出"减法”方案

来源: 时间:2025-08-21 14:16

基层工作直面群众需求,本应聚焦服务与治理实效,但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带来的重重负担,让不少干部陷入“被报表淹没、被会议填满”的困境。中央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,关键在于明确“减什么”与“怎么减”。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的基层减负平台,正为地区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,既精准切除负担病灶,又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治理效能。

减冗余事务,斩断形式主义链条

基层负担的核心症结,在于大量非必要的事务性工作消耗了干部精力。“减什么” 首先要瞄准那些 “看起来重要、做起来繁琐、实则无效”的形式主义事项。某地借助基层减负平台,对辖区内基层经常性工作进行全面梳理,发现报表重复填报、会议层层加码、考核过度留痕等问题占比达 65%。平台通过建立标准化数据库,实现 “一次采集、多方复用”,将原本需重复填报的 23 类民生数据整合为统一数据源,基层报表负担减少 70%;同时设置会议审批模块,对可开可不开的会议 “亮红灯”,半年内压缩非必要会议 40%,让干部从 “会议室” 走进 “群众家”。

减数字负担,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

随着数字化办公普及,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 成为新痛点:过多政务 APP、冗余工作群、强制打卡投票等,让 “机不离手” 成了基层干部的无奈。“怎么减” 需要技术手段对数字工具进行规范治理。某基层减负平台通过智能监测功能,对 38 个政务应用开展 “瘦身行动”,关停使用频率低于每月 3 次的应用 15 个,将功能重叠的 8 个 APP 整合为统一服务入口;对 52 个工作群实施分级管理,清退 “僵尸群”“通知群” 27 个,明确 “非工作时间禁发无关信息” 规则。社区干部反映:“以前每天要在 10 多个群里回复‘收到’,现在手机清净了,走访群众的时间多了 2 小时。”

减权责错位,理顺基层工作机制

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 的困境,往往源于权责划分不清,导致基层 “不该担的责也得担”。“减什么” 必须包括不合理的责任下压,“怎么减” 则需要通过机制重构明确权责边界。某地基层减负平台搭建 “权责清单” 数字化系统,梳理出基层依法履职事项 312 项、需上级协调事项 89 项,明确 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。例如在安全生产领域,平台清晰划分乡镇监管责任与部门执法责任,避免了以往 “出事就找乡镇” 的问责泛化问题。实施后,基层非职责范围内的协调工作减少 55%,干部得以集中精力做好隐患排查、宣传教育等本职工作,辖区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 20%。

减流程梗阻,提升服务群众效率

减负不是目的,而是为了更好服务群众。“减”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服务效能提升上。基层减负平台通过优化办事流程,让 “减负担” 与 “提效率” 同步实现。在某社区,以往群众办理低保需经过 5 个部门、提交 6 份材料,耗时约 10 个工作日。平台打通民政、社保、残联等部门数据壁垒,实现材料线上流转、审核自动比对,办理流程压缩至 3 个环节,材料减少 4 份,办理时间缩短至 3 个工作日。群众 “少跑腿” 的背后,是基层干部从 “跑腿协调” 转向 “全程帮办”,服务满意度从 82% 提升至 96%。

禾树科技认为,基层减负不是 “一减了之”,而是通过 “精准减” 与 “科学减”,让基层回归服务群众的本位。从明确 “减什么” 到解决 “怎么减”,禾树科技基层减负平台用技术手段实现了负担 “减法” 与效能 “加法” 的平衡。这既是落实中央减负部署的具体实践,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,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,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,让减负成果真正惠及群众。

长沙禾树科技专注城建信息化细分领域,核心产品及服务包括智慧环卫、智慧执法一网统管、无废城市、智慧城管、智慧社区、数智建筑垃圾(渣土、资源化利用)、智慧场站(工地消纳),详询400-858-6178。
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相关阅读